科技部長陳良基13日頒發「年輕學者養成計畫」,今年共有82位得主。陳良基表示,台灣高教的教師世代斷層越漸嚴重,去年未滿40歲的大專校院專任教師只有25%,盼年輕學者不只是投入研究,更要嘉惠年輕學子們。得獎代表賈世璿也期盼,能以自己的研究經驗造福台灣。
陳良基致詞時說道,未滿40歲的大專校院專任教師比例,已從101學年度的36%降至106學年度的25%,而未來10年大學將會有一半的教師退休,因此去年開始推動「愛因斯坦」及「哥倫布」兩個年輕學者計畫,鼓勵年輕世代投入研究並造福學子,而今年申請計畫者比去年多10%,得主最年輕者為28歲,可見已有成效。
「有老一輩學者向我抱怨,他們以前經費拮据都撐過來了,現在科技部給年輕人那麼多錢,只會害了他們。」陳良基說,但他認為老一輩苦,不能就要年輕人跟著苦,人才培育最重要的就是環境的支持。
他鼓勵年輕學者要像愛因斯坦般勇敢挑戰現有框架,像哥倫布一樣探索未知世界,絕對不要浪費政府的支持,否則老一輩的抱怨就成了他最沉重的壓力。
頒獎典禮上,許多大學的副校長、研發長齊聚一堂,台北醫學大學校長林建煌表示,人才是國家最重要的競爭力,也是國家永續發展的根本,因此從科技部推動此計畫開始,他就告知校內各系可踴躍參與,只要系上能提出人才,學校絕對以最快速度幫忙申請。
愛因斯坦計畫得主代表,陽明大學助理教授賈世璿發表感言時回憶道,當初他在台大完成學業後,曾在美國及德國兩邊跑,不只感受到兩地不同的學術風氣,也為後來協助台大與漢堡大學的交流打下基礎,去年他回到台灣,在陽明大學任教,許多留在國外的朋友對此舉感到不可思議,一直問說:「台灣這種學界風氣,你怎麼待得下去?」
但賈世璿認為,他回到台灣有3個原因,一是認為台灣填鴨式的教育需要改變,因此想要投入人才培育,鼓勵學生思考;再來是想要利用自己在國外的經歷,鼓勵台灣高教與國外交流,避免閉門造車;最後因為所學的是應用科學。而台灣在這方面並不發達,因此想要用來造福台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