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醫理論中「藥性」是描述藥材功能的核心概念之一,中藥材根據其對人體生理狀況和感知的影響,通常分為四種藥性,即「四氣」:寒、熱、溫、涼。寒性或涼性藥材可緩解熱症,如發熱、口渴、腫脹和喉嚨痛。熱性或溫性藥材可緩解寒症,如四肢冰冷、食欲不振、腹瀉和嘔吐。臨床中醫自古有云:「用藥如用兵」。每種藥材都有其獨特的藥性、寒熱屬性和作用範圍。然而,藥性是中醫師開具處方的重要依據之一,但中藥所含有的「代謝物」是決定「中藥藥理功效」的重要關鍵,代謝物的組成可能影響中藥的藥性,在深入了解每種中藥成分特性的基礎上,方能制定出精確且有效的處方。
本團隊持續致力於利用所建立之「中藥代謝物活性分子網絡分析平臺」,系統性地分析不同藥性之中藥與建立其活性代謝組成資訊,以完整闡明不同藥性中
所含成份與其藥性對應生物活性之關聯。我們的研究為整合傳統與現代中醫藥治療提供了科學理論基礎,橋接傳統中醫藥理論與現代科學,將有助於醫療實踐的進步。
由衷感謝在學術研究的路途中,所有曾經給予我指導、幫助、指正的機關、師長、前輩、長官、同事、學生、家人、朋友,讓我有這個榮幸獲頒本次吳大猷先生紀念獎。此外,特別感謝老婆思婷,有她與三個孩子作為我堅強的後盾,讓我能夠勇往直前、義無反顧。未來的路依舊漫長,末學將持續秉持這份信念與對科學的熱忱,投入學術研究並持續精進學術表現。誠惶誠恐,當加倍努力以求不負這一切!